我们的邮箱地址:

unwritten@sina.com

致电我们:

13594780419

体育明星

  • Home
  • 7月26日打响!全球咏春高手齐聚南海过招

7月26日打响!全球咏春高手齐聚南海过招

2025-07-21 13:12:44 11

2025年国际咏春拳大赛

将于7月26日至31日

壹号娱乐官网

在南海西樵开赛

数千中外咏春高手齐聚南海过招

还有开心麻花音乐剧《咏春》

“文武双全”的南海藏不住了😍

7月17日,2025年国际咏春拳大赛新闻通气会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宣告本届赛事将于7月26日至31日在南海西樵开赛,218支队伍将在五大竞赛项目中一较高下,同期举办的“国际咏春嘉年华”等活动更将让全球武者深度领略佛山功夫魅力。

2025年国际咏春拳大赛新闻通气会。图/佛山新闻网姚易

国际咏春拳大赛作为国际武术联合会七大官方赛事之一,是全球咏春界级别最高的赛事,自2024年起连续三年落户佛山。今年大赛因时间前置到暑假,吸引力大增,境内报名运动员超3000人,参赛规模近4000人,218支队伍涵盖多地,选手年龄跨度从5岁到67岁,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保加利亚、印尼、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充分彰显咏春拳的广泛影响力。大赛设置套路、黐手、智能功夫桩、实战对抗和全能等五个大项533个小项,搭配“国际咏春嘉年华”及主题线路游,将为参与者带来多元体验。

“本届大赛在标准化、国际化、融合化上全面升级。”广东省武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福进现场对竞赛规则与亮点的解读时说,统一的规程与标准,解决了咏春各流派标准不一的难题;“咏春拳系代表套路”让各支系绽放光彩,咏春少年拳及青年拳项目则利于推广;“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的引入,用科技赋能赛事评判;擂台对抗与个人全能项目,全方位展现选手实力。同时,大赛报名通道已通过国际武联等官网开启,相关规程规则同步发布。

咏春拳展示。图/佛山新闻网姚易

为展现本届大赛选手风采,现场特邀三组参赛选手代表,分享他们的咏春情怀。少年组10名学生代表的咏春操灵动活泼;青年组代表将攻防的精妙演绎得淋漓尽致;中年组代表则分享了咏春在海外的传播故事。从13岁在香港师从黄淳樑习练咏春,到远赴荷兰成为武术协会主席,陈煜钊用半生时光,将咏春拳的种子播撒在欧洲大陆。“过去在海外推广咏春,靠的是口口相传和个人影响力;如今有官方赛事背书,能吸引全球目光,让更多人认识、学习咏春。”他期待,这场赛事能成为桥梁,连接国内外咏春文化,推动传统武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中年组代表分享咏春在海外传播的故事。图/南海融媒洪晓诗

当前,佛山正加快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示范区,全力打造“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旨在通过举办此次大赛,大力传承弘扬功夫文化,加快建设“功夫+”产业集群,促进以咏春拳为代表的功夫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胡建中介绍,今年大赛还围绕佛山丰富的文旅资源,重磅推出“国际咏春嘉年华”,精心打造五条“有功夫 来佛山”主题线路游,让选手和观众在比赛之余,畅玩佛山特色景点,品尝佛山美食,领略佛山人文风光,深入感受佛山的城市魅力、文化实力和经济活力。

作为本次大赛的举办地,南海备受关注。据了解,南海将做好赛场配套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优选镇内四家酒店提供食宿,设置24小时接待专班,提供接驳班车往返场馆。让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等住得舒适、安心。

同期推出开心麻花音乐剧《咏春》南海驻场演出,打造“武林大会+舞台剧”双热点;依托大赛平台,发动全区中小学校、武馆参与,推动南海功夫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创新;推动功夫文旅融合发展,整合相关资源开发武术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功夫+”文旅新消费。

开心麻花音乐剧《咏春》开票!

🎫演出时间

7月31日(周四)20:00

8月1日(周五)20:00

8月2日(周六)15:00/20:00

8月3日(周日)20:00

📍演出地点

佛山南海影剧院

⏰演出时长

约120分钟

(以现场为准)

(最低价位除外)

▲速戳上方,选座购票▲

1.2米以下谢绝入场

购票及观演须知

1. 购买前请仔细确认场次及座位,由于票券的特殊性和时效性,入场券一经售出不退不换。

2. 成人儿童均一人一票,不设儿童票,非儿童剧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3.请勿携带食品入场。剧场可携带密封瓶装水入场(需倒杯不洒)。敞口杯、咖啡奶茶杯、吸管杯等请寄存。

7月26日打响!全球咏春高手齐聚南海过招

更多演出资讯“微信小程序”搜索

☝🏻戳我直达小程序☝🏻

此外,南海将以功夫为媒推动武术产业发展,把南海功夫与电竞、动漫、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国艺影视城、南海影视城深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文化产业合作。

图片编辑:温秀妍审校:吕燕珊、姚易、王心怡、董琅泉

发表评论